回顧「MicroGlue」由最初只是一個想法,一步一步成為能夠實際應用並獲國際肯定的技術,理大團隊克服了重重難關。當中最大挑戰是如何將細菌安全地加入到操作過程中卻不影響環境安全,劉揚指,這個難題目前已經解決,關鍵就是先提取細菌的胞外產物,然後將細菌殺死並且去除,再利用產物來進行微塑膠污染物的回收和分散,從而避免活體細菌的傳播風險。這個關於安全性的問題,讓她回想起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之行的經歷。

取材後殺菌 安全性可靠

這次參展是劉揚自疫情起於理大攻讀博士以來,首次親身參與的國際學術活動,故難免緊張。參展的流程是由每個科研領域的評審先分別到不同攤位聽取介紹,當遇到他們認為優秀、具潛力的項目時,就會帶同所有評審到該攤位跟進詳情。

當劉揚和蔡松霖在參展當天早上緊張地向兩位評審講解後,到下午4時快要閉館時,突然迎面走來9位評審,把他們的攤位圍住了,並且不斷查詢各種問題,在短短數分鐘內,兩人回答了近40個提問。最讓劉揚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評判問她如何保證「MicroGlue」的安全性,她真誠地回應說:「拋開劑量談毒性是不科學的,而且也不能說它(「MicroGlue」)是絕對安全,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東西。」

她指出,與現時很多包括知名品牌在內的護膚品所用的添加物都是細菌產物一樣,「MicroGlue」是已去除了細菌的胞外產物,達到對人體安全的級別,其毒性非常低,安全性也相對非常高。該評審對其解釋投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表示同意和覺得非常中肯。

劉揚把這次「9圍(攻)2」的經歷形容為「場面像是打仗一般混亂」,蔡松霖的嗓子在第二天更沙啞了,但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交流並且獲得他們的高度肯定,也是十分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