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官方近期急風陣雨式的監管措施,令市場有點吃不消。在海內外上市的相關中概股、教育股、科技股一度慘遭拋售,甚至傳出因為看不懂這輪監管,有外資機構決定鳴金收兵。路透社引述有投資者說,中國金融市場遭血洗預示着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政府開始將社會主義放在了比股東利益更重要的位置上。中國執政者希望重新打造科技和教育產業格局,以減輕成本壓力,更好地服務於普通百姓,將促進「共同富裕」擺在了單純追求高速增長的前面。
  前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雷鼎鳴對本報表示,在監管方面,中央敢同時主動開啟幾條戰線,「應是在下一盤大棋」,有足夠信心面對股票下挫的影響。他認為,中國股市總值佔GDP只稍多於一半,股市波動對經濟影響不會很大。
  至於哪些是監管部門最關注的領域,網紅評論員「兔主席」認為有七個方面。第一是具備壟斷可能的企業,「如果這個企業能夠維護法律、維護並伸張主流價值,承擔社會價值,那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它不顧監管、挑戰監管,甚至叫板監管,那就會出現問題。」
  第二是涉及國家安全和其他綜合的安全問題,「滴滴上市以來的數據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一個組成部分」。第三是關乎社會的價值觀、公平、穩定的「特定行業」。第四是可能侵害中小商家和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反壟斷、反對『二選一』、反對『大數據殺熟』之類的都屬於這一大類」。第五是僱用大量勞動者的勞動密集行業,譬如資本市場上的外賣行業。「在新時代,普通勞動者的基本權益,包括薪酬水平、社會保障、工作環境以及其他福利,是監管機構關注的。」
  第六是意識形態問題,「這主要與涉及文化和內容的行業」。第七是涉及「公序良俗」,如果違背傳統或主流價值,低俗、庸俗、惡俗、製造或宣揚負面價值,那它可能就會遭到監管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