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傳溺水意外!19歲高三生河堤嬉戲落水 無呼吸心跳急救中

議場大混戰!藍白聯手拚國會改革今立院三讀 韓國瑜出招採舉手表決

年紀輕想自殺 民團提4大訴求 籲重視兒童心理健康

為保障兒少心理健康,民團提出生活教材、師資培力校園預防、心理健康促進資源、培養個人復原力4大訴求。記者梅緣緣/攝影
為保障兒少心理健康,民團提出生活教材、師資培力校園預防、心理健康促進資源、培養個人復原力4大訴求。記者梅緣緣/攝影

兒少心理健康不容忽視,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CRC聯盟)與台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以及台灣好鄰居協會共同呼籲,心理健康為普世人權,提出四大訴求,包括生活教材、師資培力校園預防、心理健康促進資源、培養個人復原力,希望政府及各界人士重視兒少心理健康。

少子化逐年加劇,政府機關祭出各式補助及獎勵,盼提高台灣生育率。台灣CRC聯盟表示,國內兒童心理健康議題長期受到忽視,近年台灣兒少自殺率上升,可見兒童權利未能受到應有保障。

台灣好鄰居協會秘書長楊國正表示,2022年蒐集全台19縣市約3900名小六學童調查,依孩童主觀評估填寫。後續以比率機率抽樣法(PPS)回歸分析發現,國內兒童曾想自殺比率為13.81%,與社會經濟層面相似的韓國14.3%相近。,台灣在試圖自殺(4.1%)及計畫自殺(5.6%)部分,則明顯高於韓國的試圖(1.9)及計畫(3.4%)自殺比率。

台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執行長吳佳芸表示,若兒少有自殺意念,無論壓力源是來自家庭還是學校,皆有可能會出現不想回家、無精打采、注意力渙散等狀況。楊國正表示,家庭壓力、幸福感、自尊,都會對兒少的心理健康及自殺(念頭、企圖、計畫)扮演關鍵角色。其中又以「家庭壓力」為重中之重,盼家長能看重與孩子的互動與教育,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心聲。

愛爾蘭嬰幼兒心理健康專家哈福特(Katherine Hartford)表示,相關心理健康議題,無法歸因於單一現象,須針對結構性因素如學業壓力、霸凌、不當對待及照顧者的壓力等因素進行了解,才能對症下藥,讓兒少在成長時,能減少環境中的不利因子。

CRC聯盟與台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以及台灣好鄰居協會提出的4大訴求:

1.建議教育部提供有系統性、整合性的生活技能教材。

2.擴大師資培力,提升教師的敏感度,強化校園之預防功能。

3.投入更多資源,含少年自殺的社會結構成因之相關研究、強化公共心理健康預防工作、納入公衛人員進行社區心理健康促進。

4.衛福部與教育部應跨部會合作,在校園課程中融入心理調適與溝通課程,培養個人復原力(Resilience)。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中信 台大 鄰居

延伸閱讀

腹膜外剖腹產是否合理、合法?民團籲政府有積極的作為

國民心理健康計畫即將出爐 心健司考量一因素還不能說

學生萌輕生念頭半夜求救...教官回「明天再打來」 專家盼教育部重視

長輩有憂鬱症?「1方法」篩檢長輩是否憂鬱 未來透過AI介入心理諮商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去年消費申訴創10年新高 線上遊戲連3年奪冠!外送爭議第2名

去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但隨之消費申訴也跟著變多,去年行政院消保處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逾7....

蔡政府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惡遺毒 勞團喊話賴政府還我七天國假

準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夕,工鬥團體今召開記者會要求新執政團隊全面修善勞基法,高喊「新政府開車,不能靠功德」。台灣勞工2...

賈新興:熱帶擾動醞釀成颱機率2至3成 20日起至6月下旬降雨偏多

把握這幾天好天氣,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指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