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另一得主港科大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王瀾,專注於研究線粒體(mitochondrion),以及病原體如何利用調節蛋白質翻譯的新機制來操縱宿主細胞等。她昨日受訪時解釋說,線粒體是細胞中提供能量的重要細胞器,就像是汽車中的引擎,不僅提供能量,還具有代謝、感知和解決細胞壓力等重要功能,由於大腦、心臟等器官需要大量能量運作此線粒體的失調可導致神經疾病和肌肉疾病等問題。她希望透過找出導致線粒體不健康的分子特徵,並進而開發相應藥物治療與線粒體失調疾病,造福大眾。

對於獲得裘槎前瞻科研獎,王瀾直言感到幸運,她表示,獎項對自己提供了重要支持,尤其是作為年輕科學家,進行生物研究時往往需要大量資金,是次獎項可用於購買儀器設備、聘請科研人才,對其研究工作起到了極大的幫助。她希望能夠盡快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並吸引更多有才華的科研人員加入她的團隊,共同為科研事業在港創造一個良性循環。

研究較冷門 免受外在影響

談及科研路的啟蒙,王瀾指自己是因中學化學老師啟發了科研興趣,一直到博士期間,她仍然是以化學作為專業,但在細節方向上有了更大自由度,遂選擇加入了一個偏向生物研究的實驗室,逐漸從化學轉向生物。而由於較少人聚焦線粒體進行研究,那亦成了她的研究目標,「我希望找到一個沒有人做的領域,這樣我所發現的東西都是全新的,也不會受到太多外在影響。」

王瀾又直言,做科研有時會給人枯燥的感覺,「但是好老師能引導你對科學產生興趣並堅持下去」,如今她亦成為了老師,特別希望能將此傳承予自己的學生,包括與他們持續討論研究項目,分享自身經驗。她的課堂內容亦不僅限於教科書上的知識,還希望能結合人生經驗,向學生們科普科研的未來出路,讓他們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

除了兩名科大學者,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助理教授冷凱及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電機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李燦,亦同樣獲得今年的「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四人都在上周五舉行的頒獎典禮中獲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