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Glue」在實驗室取得重要成果,理大團隊進一步從觀塘碼頭附近的海域提取海水樣品,利用該技術成功分離出了4種不同材質和大小的微塑膠顆粒污染物,整體回收率達92%至96%,相比現時同類技術高10至15個百分點。此外,理大團隊使用了一種基因工程馴化過的菌株,以加強「MicroGlue」的捕捉和釋放力,這個改良也進一步證實了該項目技術的可行性。

無須濾網 設置簡便

蔡松霖指,傳統的濾網技術固然能把過濾率和回收率提升至99%,但這意味着特別高昂的成本及繁雜的設置工序,對一般污水處理廠而言並不符合成本效益。劉揚表示,若用濾網,無論材料或是工程建設都有損耗周期,單是更換一張濾網的成本就非常高;相反,「MicroGlue」是用細菌作為材料,不但成本非常低,而且細菌一旦培養起來,將會是數以億萬計的數量,因此其相應的細胞外聚合物生產成本也是極低並且數量非常巨大。

在效率方面,由於濾網的鋪設通常不只一層,但不同層次濾網之間的材質和孔徑不一,或會造成「漏網之膠」,而「MicroGlue」只是用上一種材料且只需在污水排放前的一個步驟放置就可。蔡松霖補充,「MicroGlue」的生產時間只需約12小時,安裝設置也只消隔一天就能完成,比搭建不同濾網效率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