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港優勢 增值謀發展—中醫藥新機遇研討會」上,中醫藥專家、學者、業界代表就如何發揮香港中醫藥優勢、促進中西醫協作等建言獻策。

研討會邀各界為港建言 發揮優勢完善人才培訓

香港文匯報訊 日前,大公報主辦「發揮港優勢 增值謀發展—中醫藥新機遇研討會」,邀請中醫藥專家、學者、業界代表,就如何發揮香港中醫藥優勢、中西醫協作短中長期發展規劃、完善人才培訓等建言獻策,醫務衞生局、醫院管理局代表在會上介紹政府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情況,表示將發揮好超級聯繫人和增值人角色,為中醫藥發展作出新貢獻。

在研討會上,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首先介紹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理念及最新發展趨勢。他建議特區政府提升中醫藥在香港醫療體系中的作用,並要培訓好中西醫結合的人才。

倡公院提供中西醫協作計劃模式

他認為,香港開展中西醫合作具備中醫技術優秀、臨床水平高、現代醫療水平高等優勢,目前缺少的是一種合作機制,建議現時在多間公立醫院提供中西醫協作計劃模式,並且複製到全港所有公立醫院。

香港醫務衞生局署理中醫藥發展專員何家騏、香港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中醫)黃巧雲介紹了本港中西醫協作最新發展。他們表示,香港近年來大力推動香港的中醫師接受高階臨床人才培訓,特別是臨床技巧、住院機制、住院臨床操作方面的培訓。何家騏強調,政府高度支持中醫藥發展,力度前所未有。在助力國家讓中醫藥「走出去」過程中,需要思考中醫藥發展如何做大、做廣、做深。

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研究及拓展)呂愛平指出,當前的中西醫結合應該有新思維,「中醫和西醫完全不一樣,因此找到橋樑很重要。」他認為,當代生命科學和數據科學的發展「簡直不可思議」,包括基因測序、代謝組學、細胞治療等高新技術,中西醫結合應該不失時機抓住這一「橋樑」。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馮奕斌表示,香港目前有三件事應該做:第一就是中西醫都應該把各自的優勢病種確定下來,制定臨床指南;第二是中西醫融合過程中的充分溝通;第三是集合香港中醫藥的資源和力量,成立中醫中藥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所長林志秀提出三個建議:一是醫管局的「中西醫協作診療計劃」擴至更多的多發病、常見病;二是在政府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積極加入中醫藥元素;三是大力開展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的臨床研究,建立中西醫結合的臨床診療指南。

條例待改進 需重審中成藥定義

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會長李應生指出,香港《中醫藥條例》二十多年沒有改進過,有必要重新審視中成藥的定義;又如西醫的儀器,中醫是否就絕對不能碰?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的架構,以及香港中醫考試制度,都有檢視的空間。他還就中藥的品牌、檢測、標誌,以及中藥的普及化應用等提出建議。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表示,推動本港中醫藥發展,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的頂層設計,還要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促進跨醫療專業協作。陳永光建議,在推展落實政策過程中,全面提速、提量、提效,推動香港中醫藥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及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講座教授李銘源表示,香港應爭取早日成立中醫藥專科學院,「教育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他指內地專家定期就不同病症舉辦研討會,香港中醫師、中藥業人士應多北上與各地中醫藥專家深入交流,取長補短。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李嘉欣博士說,中醫藥發展仍然面臨認知性問題,特別是青少年對中醫藥缺乏普遍的常識,中醫在大學的西醫學科上不是必修科,好多學生都不清楚中醫是什麼,有哪些功效。她表示,政府當務之急應該從青少年的教育抓起。